临床医药文献
    主页 > 综合新闻 >

敦煌藏经洞:传统医药文献宝库

这段时间的生活被疫情充斥,人们关注各种来源的讯息,尤其是如何防治。一则新闻称,在湖北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治疗中,中医药参与度在75%以上,看来,老祖宗传下来的传统医学也正在起着关键作用。

今天听到一句话:“西医治人的病,中医治病的人”,颇为赞同。中医学的博大,不仅见诸于特色理论和临床的卓著疗效,而且也以其寥远先识的医学发现和原创性的医学发明,展示其几千年来不一样的成就。百余年来,有关医学的考古发现,极为丰富地再现了它的历史积慧,也让我们用更客观的视角,和满满的自信,来面对我们所面临的挑战。

总有人质疑中医的望闻问切,质疑其真实的治疗效果,那是因为对传统中医的了解和理解过于片面。暂且不论《黄帝内经》对中医理论基础的认识、《伤寒杂病论》对中医方剂的总结,还有《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众多巨著中对中药知识的完善,仅在敦煌藏经洞遗书中,关于医学的卷子大约就在100种以上,涉及医理类、诊法类、本草类、针灸类等各个方面;这也是我国出土的医学卷子中最为丰富的。

敦煌莫高窟第296窟窟顶“服药图”

敦煌藏经洞出土《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救猝死中恶开窍方五首”,其中“着舌以通心气”、“用硝石、雄黄散剂启病者舌,着散一匕于舌下,少时既定”--这种“神仙救急之道”似与现代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西药硝酸甘油的原理及疗效相同,而前者更早一千余年。

敦煌医学是一门关于整理研究敦煌遗书、敦煌壁画以及其他敦煌文物中医药史料的学科。早在20世纪初期,罗振玉、马继兴等中国学者和一些日本学者就开始研究敦煌医学。流落在国外的敦煌医学类卷子,主要分布在英国(约30余种)、法国(约30余种)、俄罗斯(约20余种)和日本(专门医学著作有超与吉川小一郎所获《本草经集注·序录》残卷一种,现藏于龙谷大学内)。据《敦煌古医籍考释》介绍,国内曾由私人保存敦煌残卷的主要有罗振玉、李盛铎、刘幼云等,在罗、李收藏中也有医学的文书。

在公元4世纪至10世纪初,我国医学著作的种类和数量已相当繁多,除了极少数是汉魏以前的古医书之外,绝大多数都是六朝以后撰写的,而这些珍贵医书能够完整保存下来的却屈指可数。敦煌藏经洞遗书中的医学文书,弥补了隋唐前后时期医学文献的一大空白,光是《黄帝内经》的卷子就有好几种。在俄藏敦煌文献中,有一份“妇科疾病民间单验方”,作为并未出现在史志的医学科目中的民间医书,也丰富了古代医学典籍宝藏。汉代以前的医方,谓之古佚“经方”,均已失传;在张仲景等人的医书中虽然引录了一些古“经书”的佚文,但遗缺很多,远非原貌。在敦煌出土后流落民间,由河北威县中医张氏家族保存的《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就发现不少久已失传的古代“经方”。

敦煌莫高窟第217窟南壁“得医图”

敦煌莫高窟第217窟南壁线描图

藏经洞出土的《灸经图》,是我国现存较早的灸法专著之一;因其与传世医书内容不同且历代医籍未见收载,也一直成为各医家研究的重点。专家认为,《灸经图》中所倡导的治疗肠腑病的重灸思想对后世医学发展影响深远,值得今人进一步挖掘整理和推广应用。

敦煌藏经洞出土《灸经图》

在敦煌遗书医学卷子中,共有五篇珍贵的藏医药文献,是迄今所见西藏最早的古文献之一。如P.1057《藏医杂疗方》短短四千多字译文中,所涉及的内容却十分广泛和丰富,其中包括临床各种诊断、药物、炮制、病因病理、疗法等等,可以说是古藏医的一部临床手册。据王尧等古藏文专家考证,它是八世纪左右吐蕃时期的作品。

《神仙粥》(敦煌遗书P.3810《呼吸静功妙诀》文后): “ 山药蒸熟,去皮一斤 , 鸡头实半斤,煮熟去壳,捣为末 。入粳半升, 慢火煮成 粥 , 空心食之。或韭子末二三两在内尤妙。食粥后,用好热酒,饮三杯妙。此粥善补虚劳,益气强志,壮元阳,止泄精神妙。”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以山药为主药的食疗粥方,也是最早的 “ 神仙粥” 。

在敦煌藏经洞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