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药文献
    主页 > 综合新闻 >

强化调配管理?确保临床供应

核心阅读

近日,国家卫健委举行发布会,介绍我国无偿献血有关情况。无偿献血人次不断增长,从1998年的32.8万提高到了2020年的1553万。血液的应急保障能力不断加强,全国血液联动保障机制建立,不断强化血液调配管理。

今年6月14日是第十八个世界献血者日。在世界献血者日到来之际,国家卫健委于近日举行例行发布会,介绍我国无偿献血、儿童血液病以及恶性肿瘤救治管理有关情况。

无偿献血体系不断完善

1998年,我国颁布实施了献血法,规定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无偿献血工作制度,全国共建设血站452家,形成了以省级血液中心为龙头、地市级中心血站为主体,中心血库为补充的血站服务体系。临床用血也实现了核酸检测的全覆盖,确保血液安全。全国无偿献血人次从1998年的32.8万提高到了2020年的1553万,献血率从1998年的4.8‰,提升到了2020年的11.1‰。“十三五”期间,全国的采血量、采血人次比“十二五”时期分别增长了17%和17.9%。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血液安全报告显示,我国在无偿献血、血液安全和临床用血等方面位居全球前列。

血液的应急保障能力不断加强。郭燕红说,为了保障重点地区、重要时间节点的血液供应,特别是加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和事故灾害的血液保障,我国建立了全国血液联动保障机制,强化血液的调配管理。“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跨区域调配的血液有效缓解了区域性、暂时性血液供应紧张,实现了临床用血的平稳供应。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共有12个省份累计为湖北省运送血液近60次,支援的总量达到了1393万毫升,为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提供了坚实的血液保障。

血液管理和献血者服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郭燕红介绍,2019年,我国建立和启用了全国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全国452家血站从血液的采集、供应、检测、调配、库存以及献血者资料等信息的动态管理和互联互通,为血液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保障。疫情发生后,国家卫健委使用该信息系统,实时监测各地的血液库存,实现精准调配。

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的血浆可以中和患者体内病毒,防止病毒对肌体器官造成持续性的损害,是救治患者非常有效的手段,已纳入了我国新冠肺炎诊疗方案。郭燕红介绍,2020年2月以来,我国开始研究组织利用恢复期血浆来进行患者救治的一系列工作,在武汉专门建立了国家恢复期血浆储备库,在各省份建立了省级的储备库。截至目前,全国已经累计采集了恢复期血浆4700余人次,一共147万毫升,累计跨区域调拨近50万毫升,有效地保障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救治。

血液库存在安全线以上

“疫情对我国无偿献血影响很小。”郭燕红说,2020年,我国无偿献血采血量达2636万单位。广大无偿献血者响应号召,戴上口罩走出家门,献出热血;血站系统的工作人员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保障了血液的安全、平稳供应。

郭燕红介绍,今年1―4月,全国无偿献血人次达511.9万,献血量884.5万单位,比2019年的同期分别增长了4%和4.5%。全国血液管理信息系统检测的结果显示,6月以来,全国血液库存够用12天以上,高于7天的安全线,血小板的库存稳定在2.2天,高于1天的安全线,库存相对充足。

“每年7月、8月是暑期,叠加汛期,是传统的血液采集淡季。”郭燕红说,要充分使用全国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血液整体库存情况的检测和调配,更好地保障临床用血。“希望更多健康、适龄的公民能积极踊跃献血。”她呼吁。

“通过多年的实践,健康成年人献血是安全的,不会影响健康。”刘江介绍,献血对人体内总的血量影响很小。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一个健康的成年人,献血不超过自身总血量的13%,对身体没有不良影响。人体内的总血量大约是体重的7%到8%,一个50公斤体重的成年人,全身总的血量是3500―4000毫升。我国献血的标准为200毫升或者400毫升,如果按照400毫升算,也就是10%,低于世界卫生组织13%的安全献血标准。此外,献血后,人体造血器官能及时补充血液。当然,由于献血者身体存在个体差异,有些人献完血可能会有短暂的头晕或乏力,属于正常生理反应,很快就能恢复。

郭燕红介绍,按照献血法的规定,国家卫健委联合中国红十字总会和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每两年对无偿献血者进行表彰。有的地方还配套发布了一些地方性法规,规定了医疗机构除保障急救用血以外,对于无偿献血者可以优先用血。江苏、浙江、海南对于获得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者实施免公共交通费、免政府办公园和景区的游览费、免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门诊挂号费等政策。北京对无偿献血者还引入了保险机制,向献血者赠送人身意外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