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微康生物CEO唐勇:15分钟得到9个项目临床检
寻找成都最具“潜能力”科创企业
——成都微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体外诊断领域的即时即地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简称POCT),是指在病人旁边进行的临床检测及床边检测,其具有快速检测的优势,一直被认为是微流控产业的最大发展驱动力,这吸引不少企业瞄准微流控芯片在体外诊断中的应用。
成都微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其研发的第四代POCT产品即碟式联检芯片,拥有体型小、检测精准的优势,可实现一次加样,15分钟联检9个项目,大大提升了免疫检验的能力。
什么是微流控技术?
微流控(Microfluidics)是一种新兴的科学技术,它可以精确地控制和操控微流体,将生物、化学等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单元,如样品制备、反应、分离和检测等步骤,集成到一块微米尺寸的芯片上,自动完成分析过程。
碟式微流控芯片,则是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检测精准度,还能实现多个检测项目的同时联合检测,弥补了传统干式免疫层析下,抗原与抗体不能充分反应,带来的低灵敏度和低重复性等缺点。
2021年4月13日,红星资本局联合新经济发展研究院iNED发起了“寻找成都最具‘潜能力'科创企业”活动,成都微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康生物)成为入选企业之一。
4月27日,红星资本局来到微康生物温江实验室,对话公司创始人唐勇,深入了解微流控芯片技术在免疫联检上的应用。
唐勇
首创免疫联检平台
15分钟最多可得到9个项目检测结果
作为医疗技术的“后起之秀”,微流控技术近年来备受关注。
2016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提出,体外诊断产品要突破微流控芯片、单分子检测等关键技术,开发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等重大产品,研发一批重大疾病早期诊断和精确治疗诊断试剂以及适合基层医疗机构的高精度诊断产品。
今年,由工信部制定并于日前通过专家论证的《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再次提出,攻关突破基于新一代细胞标记、微流控分析技术的高端细胞分析装备,提升面向重大疾病诊断的即时即地检验(POCT)装备产品性能品质。
微康生物创始人唐勇在接受红星资本局采访时表示,不管是从医生还是患者的角度讲,微流控免疫联检可以节约诊疗过程中的时间成本。
“当前,国内主要是以大型全自动检验仪器为主,是带有复杂机械结构的大型仪器,操作复杂且检测时间较慢;同时,只能一个一个去检测相关项目,对紧急危重病患者(如胸痛、心肌梗塞)来说,若是第二天才能拿到检验报告,就可能贻误救治的时机。而碟式微流控免疫联检芯片(以下简称“碟式联检芯片”),在保证精准度不降低的情况下,快速、多项免疫联检的实现既可以节省空间,也能够提高反应速度,缩短病人等待检测结果的时间,在临床上具有重大意义。”
简而言之,微流控技术能够控微流体、控时间、控精度、控成本,其闭环反应也保证了样本检测的安全性。
据唐勇介绍,微康生物的第四代POCT产品即碟式联检芯片有三个特点:第一,只需一次全血加样,15分钟最多可得到9个项目检测结果;第二,独立流道设计,项目之间无干扰,无损项目分析性能指标;第三,芯片自动离心,无惧各类型干扰样本。
DISKFLU碟式微流控免疫联检仪
“我们首创的这个免疫联检平台,拥有体型小、检测精准的优势,通过一个芯片实现同时检测9个项目,这在全球来说都是领先的,也因此被称为‘芯片上的实验室'。”唐勇表示,“这对于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检验能力来说,有很大作用。”
创新冻干试剂球?
从根本上解决微流控“卡脖子”的技术
据微康生物提供的数据,当前,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诊所、社区卫生院等约94.5万个,二级医院9061个,三级医院2582个。
“对于基数庞大的乡镇医院、诊所等基层医疗机构而言,大型检测仪配备的比例非常小。”唐勇告诉红星资本局,“提高基层检测能力,是国家分级诊疗政策中推行过程中最难突破的一点,基础医疗机构存在钱少、人少、空间小、没有大型精确的检测仪器等现实问题。”
另一方面,我国POCT行业起步较晚,2004年POCT概念及技术才首次引入中国,目前行业整体仍处于发展初期。2013年我国POCT市场规模仅为4.8亿美元,2017年已达11.5亿美元,2018年达14.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4%,其增长速度远高于全球整体水平,但规模在全球占比仅在6%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