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药文献
    主页 > 综合新闻 >

浅谈中药中的“清虚热药”的临床应用

众所周知清虚热的药物是以清虚热为主要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阴虚内热症的药物。所以我们在学习清虚热药的时候有两个地方需要注意,在有的书中说清虚热药是治疗虚热症的药物,这样说并不太准确,因为“虚”有气、血、阴、阳之分,根据中医学的观点,阴虚是可以发热,其他的虚症也可以出现发热症状,比如说阳虚、气虚同样可以有发热的症状,这种除阴虚之外的发热是不能用退虚热的药物的。金元时期有中医大家提出了“甘温除热”的理论,用一些温补阳气的药除热,就是对这类对气虚发热症状的治疗方法,所以不能笼统的说清虚热药是治疗虚热证的药物,只能说清虚热药是治疗阴虚发热的药物。

另外,对于清热药中的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凉血药他们是针对的具体的热症或者是里热证是治疗里热证当中的实证,而虚热证并不是由邪气引起的,不需要袪邪,所以清虚热药和另外清实热药有很大区别。对于治疗虚热证的时候,我们还要区分一下“清、退、除”这三个动词的不同含义,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三个意义基本相同,因为阴虚内热证很典型的一个症状是“骨蒸”就是患者自己觉着很热,这种热好像从骨髓里向外发出,是一种比较难受的自觉发热症状,所以在一些中医药文献中就抓住主要症状,把“清虚热”叫做“除骨蒸”。另外,还用“除疳热”来表示“清虚热”,这个主要是清虚热在儿科当中的具体体现,常常在小儿疳积当中出现阴虚内热,清虚热的药治疗小儿疳积的阴虚发热,常常叫做“除疳热”,这里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同时也需要注意的是小儿疳积不都表现出有阴虚内热的情况,在中医儿科里可以知道小儿疳积比较常见的病因还是脾虚导致,有的可能也是因为肠胃有湿热,所以除疳热不是泛指小儿疳积的一切发热,只是疳积当中的阴虚者。

清虚热的药物主要功效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指一般的阴虚内热的情况,往往见于一些慢性疾病当中,导致阴分不足,阴津亏耗,表现在症状上就是骨蒸潮热,潮热就是午后三到四点钟,自己觉得有发热的症状,或者是五心烦热,感觉两个手心,脚心和心胸烦热,有的还可能出现盗汗或者是成年男性的遗精等,这些症状脉象上以细数脉为主。其二就是温热病的后期,传统的讲法就是邪热未尽,阴液已伤,邪气伏藏于阴分导致的症状,这里说的“阴分”有两层含义,一个是和浅表相对而言,比较深层邪气潜伏的比较深,更主要的因是以气血来分阴阳,温热病的气分和血分,邪伏阴分,主要是指营血证的后期邪气没有完全清除干净,温热病经过了卫气营血的阶段,都会耗伤阴液就会出现阴虚内热的症状,所以也就会出现类似于普通阴虚内热症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不同的是它兼有血分的温热邪气,实际上是虚中夹实,这种情况往往会出现低热或夜热早凉的这些症状,在治疗时不仅仅要解决滋阴退虚热的问题,针对没有完全清除的阴分邪气,还要用一些祛邪清热药。

虚热证是多是肝肾阴虚,尤其是肾阴虚最容易导致,所以归经多归肝肾两经,用于阴虚内热证最主要的就是配伍,因为清虚热药物一般只能治标,缓和虚热的症状,不能治本,单用疗效不是很理想,配伍补阴的药物,是从根本上治疗,滋阴以清热,如果用于温热病的后期,不但要配伍补阴的药物,可能还要配伍一些清热凉血的药,针对潜伏于阴分的少量邪气。

上述内容仅供中医及养生爱好者参考学习使用,如确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诊,由专业医生推荐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