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药文献
    主页 > 期刊导读 >

医药流通领域供应链金融研究回顾与展望

引言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现代供应链”概念,并将其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增长点”和“新动能”。现代高水平供应链体系的建设包含发展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有力抓手,能够支持产业企业健康发展,助力经济脱虚向实。

2009年,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十多年来,中国的新医改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医药流通市场也随之保持了十多年的高速增长。行业的飞速发展衍生出行业性难题——融资难。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以尽可能小的社会总成本,较好地维护和增强人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医药流通企业的下游客户为医疗机构,由于医保基金控制社会总成本、控制对医疗机构的支付,也加剧了医疗机构不断延缓对上游医药流通企业的支付,导致医药流通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紧缺现象。医药流通企业作为商业企业,融资能力有限,资金问题不仅掣肘企业正常运营,更制约了行业整体发展和转型升级。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引入,能够促进提升供应链管理,缓解企业融资困境,改善医药流通企业信用不足的现状,敦促企业加强风险管理,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思路。

基于此,本文对供应链金融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研究医药流通领域供应链金融,总结现有研究的不足,指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一方面,有助于拓展和丰富供应链金融理论和实践;另一方面,能够为医药流通企业的供应链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医药流通及医药供应链相关概念研究

(一)医药流通的概念及市场特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本文中所指的医药,还包括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医药包装材料等,是广义上的药品。外延的扩展有利于涉及到的研究更加系统和全面,同时使得管理实践上更具有操作性。从商品流通而言,分为两个环节,一是批发环节,二是零售环节。但由于我国医药不分业,故医药流通有三个环节:药品批发环节、药品零售企业和医院门诊药房。其中,医院门诊药房作为特殊的、具有垄断地位的零售环节,占据了绝大部分药品零售市场份额。这一现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医药流通业的特殊性。由于医院门诊药房不具有商业属性,故本文所研究的医药流通环节不包含医院内的门诊药房。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国共有《药品经营许可证》持证企业50.8万家,其中批发企业1.4万家,二、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51.1万家。市场交易主体数量过多、市场集中度低,影响了医药供应链效率,也带来了公众关注的社会问题。相对而言,欧美医药流通市场整体现代化程度高、行业集中度高,追溯其发展过程,亦是通过若干年的联合、收购、兼并等手段不断降低成本、提升服务、提高效率。

(二)医药供应链的概念

我国在医药供应链方面的研究起步稍晚,2002年才将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引入医药行业(袁松范,周成超,等,2002)。此后,一些学者(叶堂林,2008;耿勇,2009;李先国,2010;郭子枫,李军,2011;孙圆圆,等,2017)陆续对于医药供应链进行研究,并提出提升医药供应链管理的观点。例如,需要建立统一、兼容的统一标准编码,创新流通模式提高医药供应链整体效益,围绕核心企业进行供应链整合,通过全面整合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实现共同目标。在结合新技术方面,提出对于医药流通的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体系改进的新思路,以及医药供应链要通过信息共享、共同计划提高供应链绩效,最大限度减少内耗与浪费。发达国家医药流通市场引入供应链管理较早,特别是日本医药流通市场,经过若干年的发展,日本医药批发企业在供应链资源整合中占主导地位,并通过发挥核心企业的作用提升整体供应链效率。

二、医药流通领域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情况

(一)供应链金融产生的原因

供应链金融由“供应链”和“金融”两个语素构成,这表明了供应链金融从诞生之初便同时具备了产业和金融两种属性。国内外的学者均对供应链金融与供应链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供应链金融概念最早由Timme(2000)提出,他认为供应链金融的目的即是为了辅助实现供应链目标。Randall和Farris(2009)将供应链金融定义为供应链中上下游之间在资金流方面的合作,目的是为了降低平均成本,提升供应链收益。胡跃飞、黄少卿(2009)认为,供应链管理使资源管理超越了企业的边界,使其所需要的物流服务和金融机构的效率也大幅提升。王晓东、李文兴(2015)提出,供应链金融表现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模式,它是供应链管理内涵的发展和深化。上述种种分析都表明,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管理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也是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融资需求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