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临床中,尿常规是一项基础检查,主要用于观察泌尿系统疾病,是现阶段医学监测的三大项目之一[1]。为了进一步分析临床尿常规检验中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尿常规检测的成功率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其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阐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采集的送交检验科检验的尿液标,每天送检标本为120例左右。采用尿HT 2000分析仪以及配套试纸条,进口显微镜,收集尿液的一次性尿杯,尿液分析质控物,每6个月进行1次。
1.2 方法 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流程操作。每天在仪器开机之后,要对患者进行质控2次[2]。并将每天的检测结果进行相应的统计,对于有疑惑的结果需要进行重新检测,并进行一定的统计。
2 影响因素
2.1 采集准备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在这一环节,影响到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为患者的性别、年龄、种族、时间以及患者在进行采样之前服药情况、日常饮食习惯等。
2.2 采集保存
2.2.1 采集过程的影响因素 若是患者尿道口的清洁度不好,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对于男性患者而言,存在前列腺液、精液混入;对于女性患者而言,则存在阴道分泌物的混入或是在经期进行样本采集。同时,在进行采集的过程中,样本要求是晨尿,是清晨的第一次尿液,其浓度相对来说较高,对于患者的肾脏功能的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评价价值。但是由于部分患者对这一概念并不是十分了解、理解错误或是因为相应医护人员未进行及时的提醒,导致采集方法不当。
2.2.2 采集标本的影响因素 在样本采集之后进行收集,或是相应的运送容器并未得到有效的处理,同时,若是送检时间过长,将会导致尿液中的细菌进行大量的繁殖,尿液中的蛋白质变形、尿胆原经过光照分解等。对于长时间放置的标本,其中细菌得到大量的繁殖,被分解为氮,进而导致pH值升高,细胞、管型发生溶解。对于不能够及时进行检验的样本,医护人员要在特殊的条件下进行储藏[3-5]。
2.3 标本采集后的分析 在样本采集之后,主要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因素为操作人员并没有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操作,或是对于仪器维护保养不当。试纸纸条保管存在一定的问题,储存容器在不当的条件下十分容易被污染,或者是试纸取出来之后并没有对容器进行妥善的处理,这导致以上问题的出现。例如,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操作不规范、纸条槽板不够整洁、干净,指控不及时等,均会对检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2.4 检测结果误差发生的主要原因
2.4.1 蛋白质检测误差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若是患者在进行检测之前使用了大量的青霉素药物,这会导致患者这一检查项目出现假阳性的结果。若是患者在进行检测之前服用了喹啉之类的药物,会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强碱性,蛋白质检测结果为假阳性[6-7]。除此之外,在进行检验的过程中,一些洗涤剂的污染也会对检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2.4.2 pH测定 影响到pH检测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室温偏高或是室温偏低,样本储存时间过长,均会导致pH增高。
2.4.3 白细胞的测定 胆红素、肌红蛋白尿、呋喃坦啶均可能会导致白细胞测定结果显示为假阳性;对于甲醛、高浓度的草酸以及庆大霉素等均可导致样本出现假阴性的结果。
3 措施
3.1 采集样品之前的预防措施 在进行样本采集之前,要对患者进行宣教,提前告知患者在进行样本采集以及检测过程中能够影响到检测结果的相关问题。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叮嘱患者不要饮用咖啡、浓茶之类。同时,还要嘱咐患者停用影响检测结果的药物。相应的检验单要进行详细的书写,并详细的告知患者尿道的采集时间,积极做好尿道的清洁工作。除此之外,还要保持尿杯的干净、干燥等相关问题[8]。
3.2 采集保存的预防措施 对于样本要及时进行送交检验,在采集样本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所采集的样本文患者清晨第一次尿液。对于送检时间的控制,在夏季时,要在样本采集后的1 h之内,在冬季时,要在样本采集的2 h之内。在每次检测过程中,尿量控制在10~30 ml。若是2 h之内没有完成相应的检验工作,操作人员则需要再次选取相应的样本。
3.3 操作规范 在进行检测过程中,要规范检验行为,并对相应的检测仪器进行及时的维护以及相应的保养。同时,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要求进行仪器的操作,并对仪器进行及时的清洁、保养。在进行检验的过程中,要保障仪器的干燥性,定期对室内的情况进行检测。在进行分析之前以及分析中,不定时的进行一次质控。同时,积极采用尿试纸进行检测,进而不断提高质控的效果。